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涡轮增压都改成了水冷式的中冷器,从宝马的B48到丰田的D-4ST、D-4T,很多人就开始吹捧水冷中冷器的优点了。的确,水冷中冷器在进气管路的长度上占有绝对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说说中冷器的作用。
这就是一个中冷器作用的示意图,空气经过增压之后经过中冷器,恢复到一个正常的温度后,再送入气缸进行燃烧。那么为什么需要中冷器呢?增压之后的空气经过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活动加剧,这个做功的过程就会产生热量,使气体升温,而发动机每增加10℃的进气温度就会损失5%的动力,因此为了维持合理的进气温度,就需要对空气进行冷却。说完了原理,咱们再来看看这两种冷却形式。
风冷式中冷
红色部分为常见的涡轮增压器,空气经过它之后温度上升,再加上本身壳体的高温,这时不经冷却送入发动机,就会引起爆震,风冷中冷器就是将散热器放在发动机前部靠下的位置,首先确保不收发动机本身散热器和空调散热器的影响,然后利用撞风来给增压的空气散热,当然,如果车速没有起来的时候,比如长时间低档位高转速行车,就会直接降低散热效率。
但是,一些改装的高性能车依然使用它作为散热方式,也很简单,就是车速起来之后,它可以做到更低的进气温度,并且简单的布局结构也易于极限性能的调校与发挥。比如布加迪,GTR这种大马力的性能车,依然采用风冷作为散热的主要形式。
水冷式中冷
相比之下,水冷式中冷的结构和制造成本就要复杂一些,简单来说,风冷的冷却介质是风,而水冷则是来自发动机冷却液,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发动机的冷却液正常水温90℃,那岂不是进气温度冷却不下来吗?其实工程师们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水冷系统的冷却液都是相对独立进行循环的,但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车速对它的影响并不大,也就是说连续的高负荷运转就可能会让冷却系统吃不消。但相对的,没风的时候它的散热也很优秀!
当然,排量相对较小的发动机并不会出现这种问题,2.0左右的排量对它构不成威胁,相比于经常在城市穿梭的代步工具,这种形式的效率明显高于风冷。另外,它布局上的优势可以获得更小的进气阻力,这一部分所抵消掉的充气效率的损失也不容小觑。
总结
综合看下来,布局水冷中冷器的成本已经远不如过去那么高了,一些底子雄厚的车企都陆续给发动机装上了水冷,并把它们的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至于稳定性方面,还需要市场来检验。如果说风冷和水冷谁更好,恐怕比不出来,因为它们适用不同种类的发动机,风冷更适合大排量,高增压值的涡轮发动机,而水冷则适合城市通勤的,以经济取向为主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不过这件事也有例外,宝马的M4也是水冷,但输出也不俗,所以嘛,还是要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