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车友开车在路上,除了紧盯路况之外,还会时刻观察仪表盘的指针,尤其是在城市限速路段以及高速上,生怕一不留神就吃下一张超速罚单。但是,可靠易读的仪表盘提供的信息却不是真实车速,汽车厂商在这个地方的设计大有玄机。那么,如何看待仪表盘车速?驾驶员怎样才能知道真实车速?道路上测速摄像给出的罚单准不准?为什么主机厂要“造假”,有什么样的动机呢?且看本文为您详细分析。
首先,需要跟大家强调的真相就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表指针指出的数字并不是汽车行驶的真实速度!汽车的速度仪表大多数属于电磁式电流表,有两种测速方式:一种为利用汽车ABS系统传感器,来测量轮胎的转动角速度;另外一种则在机械结构上用转子与变速箱输出主轴连接在一起,同轴旋转运动,通过电子车速表传感器测定转子凸齿信号,输出低电平脉冲信号,通过信号频率计算出变速箱输出主轴旋转角速度。这两种角速度再加上轮胎半径数据就可以得到车辆行驶的速度,然后汽车电气系统将这个信号转换成与车速成比例的电流信号,使仪表指针发生角度偏转,从而为驾驶人员显示车速信息。
按照这两种方式的设计原理,速度仪表是都可以精确测出行驶速度的,但是汽车厂商出于对汽车行驶安全的考虑,将表显数值略微调大,从而使得表显速度大于实际行驶速度的现象。当表显速度90km/h的时候,真实行驶速度可能只有87-89km/h左右;而表显速度120km/h的时候,真实行驶速度估计只有110-115km/h左右。此外,如果擅自使用其他尺寸的轮毂、轮胎,改变了车轮半径,最终表显速度也会有很大误差。
也有一些车友在行驶中习惯看GPS导航中所给出的行驶速度,GPS导航测速相对会比表显速度要更接近真实行驶速度,但是也并不精确。因为GPS导航采用的是区间移动测速的方式,在汽车匀速行驶时,GPS的测量精度就能够完全满足要求,但是遇到瞬时加速或减速,GPS就会出现很大的误差。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汽车行驶速度的测量已经是非常精准的,而将速度信号转换传递给驾驶员,则会经过多方因素的考虑。
行驶数字的变动其实也是经过平均计算,不会瞬时急速变化,显示出来的数据变动率会很平稳,并不能完全精准地反映瞬时速度。另外,许多全液晶仪表盘仍然在模拟速度指针表的形式,主要是由于图形更容易读取,数字不停变化容易导致部分人驾驶分心。
测速仪(雷达)/摄像头成为交管部门规范驾驶行为的重要工具,一般由测速仪(雷达)和摄像头分别完成测速和抓拍两项工作。而测速仪(雷达)则利用了“多普勒效应原理”——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接近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通过向行驶中的汽车不断发射超声波,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值就可以非常精确地算出车辆的移动速度。
一旦检测到汽车行驶速度超过预设值,摄像头就立即启动进行超速行驶违法行为的拍摄,作为交警部门处罚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测速仪监测的范围是30米左右,并不是经过测速仪的那一小段道路的瞬时速度,所以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心理,到了测速摄像设施前才开始减速操作。
此外,除了固定式的测速仪之外,交警通常还有手持测速仪可以使用,它并不是时刻发出超声波监测信号,而是在交警按下按钮并瞄准目标车辆时才会启动,需要一定的时间计算反射波频率变化,从而得到车辆行驶速度信息,但是测量和计算的过程都同样是非常精确的,不会出现太大误差的情况。接到罚单的时候,首先苛责自己的危险驾驶行为,而不用去怀疑测速设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