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势不可挡,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倾力其中,而中国在发动机领域的投入与成就备受瞩目。据日本经济新闻29日报道,虽然目前日本的汽车商仍然占据优势,但由于对发动机的研究投入缺乏动力,假以时日,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扩大汽车业市场后,可能将取代日本地位。
一方面是为了消除大气污染,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借助巨大市场,吸引发达国家企业的生产工厂,积累新一代汽车技术,已达到最终主导全球市场。
报道提到,正在底特律进行的***汽车展上,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大放异彩,尤其广汽集团的概念电动车堪称全场焦点。
虽然早期的混合动力、纯电动发动机都是由汽车制造商自行生产,但如今为了提高竞争力,从不同渠道购置发动机已经发展成了新的模式。
另一种思路则是,生产发动机和其他部件——例如变速器的组合模块,以提升整体性能。文章提到了最近郑州煤矿机械集团对德国博世电机业务的成功收购。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汽车制造商却依然“故步自封”,自主生产发动机。包括丰田、日产在内的制造商都主要依靠自家工厂生产发动机,或外包给集团公司。只有本田汽车去年跟日立汽车系统正式签署协议,研发、生产、销售电动车发动机。
在发动机科研上,中国的热情远超日本
日本经济新闻称,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去年5月在美国迈阿密召开的国际会议上,中国研究人员提交的报告数量惊人,几乎占了总数的40%。最终进行展览的报告中,中国与美国的数量不相上下。(观察者网注:IEEE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协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其会员人数超过40万,遍布160多个国家。)
10月在美国俄亥俄州召开的IEEE发动机相关国际会议同样如此。在约4000份报道中,中美两国各占四分之一,而日本提交的报告还不及10%。
就发动机技术而言,丰田汽车等目前占据领先优势,这从专利数就能够看出。但是,日本立命馆大学的佐伯靖雄副教授表示:“纯电动汽车普及的话,汽车也将日趋日用品化。”这将让中国生产出更好的产品。
日本瑞穗银行的主任研究员汤进表示,中国可能在汽车工业取代日本的主导地位。
反观日本,相关研究却呈现出一派危机感。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将汽车发动机预算大幅削减,从2016年的20亿日元(约人民币1.2亿元),下降到2017年的4亿日元(约人民币2334万元)。
此外,在日本大学内的相关研究也毫无动力可言。2017年4月,京都大学在日本电产的资助之下开启发动机课程,该校校长称这是“20年来学校获得的第一个研究发动机的机会”。
虽然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大学曾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但随着技术退步,相关课程也一蹶不振,如今研究也很难吸引到资金。
文章最后再将目光转移到中国。中国政府要求海内外车企从2019年起,制造和销售一定比例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同时通过向纯电动车提供补贴、放宽汽车牌照取得等限制鼓励消费者购买。
中国纯电动汽车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2017年的销量达到58万辆。中国政府计划在2025年将这一数字增加至7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