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商业的原罪与伟大
1月27日,宜家集团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在家中去世。
宜家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产物之一,就像很多人在社交网络上向坎普拉德先生致哀时说的那样:宜家为普通阶层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美观、品质出众而且价格适宜的产品,让我们可以花费不多的钱就能过上舒适而且体面的生活。
现代社会用金钱衡量人的价值,一个人有钱会被人高看一眼,反之如果贫穷则被人瞧不起。吴伯凡老师就在《冬吴相对论》里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美国人会在反驳高谈阔论者时说,「既然你这么聪明,为什么还这么穷?」
金钱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就是消费能力,看一个人有没有钱,只要看他买什么东西就能了解个大概。
于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用消费来标榜自己的价值,社会上开始用「评价一个男人,就看他的表、鞋、腰带」、「XXX产品,是一种上流阶级生活方式的象征」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将人类物化,人与人之间不再需要了解、甚至不需要理解,只要看他的银行流水就可以了。
对于这种错误的社会演化趋势,商业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帮凶的角色,贩卖者竭力通过广告或似是而非的营销,对人类进行这样的「财富歧视」(就像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一样),他们说:
「哦,您好先生,像您这样的成功人士就应该使用我们的产品。」
「不好意思,这位先生,我们的产品并不是为您这种消费水平的人提供的。」
是的,没有谁会明目张胆地说出第二句话,但是他们的广告、他们的商店布置、他们的服务标准,都分明在进行这样的暗示。(还记得某互联网巨头此前打出的广告吗,「年纪越大,越没人会原谅你的穷」)
我无意批判商业、更无意因此否认现代社会,那样无异于因噎废食,不信就瞧瞧如今主流社会对甘地的批判与不理解、甚至不屑理解。事实上,「财富歧视」或许根本就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一段必然历程。
但是,我们有理由期望它变得更好,期待有一些高级的商业形式去消除这种现象,让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人类获得应有的平等。
就像可口可乐、星巴克、苹果手机那样,不论是一个小公司里不起眼的职员,还是全球500强企业的高管,当他们想要一罐饮料、一杯咖啡、一台手机,他们的选择是一样的,那个最好的产品的价格就是所有人都承担得起的。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公司从一开始就将所有人公平看待,每个人都值得尊重,每个人都配得上获得满足。
汽车的原罪
读者们应该都还记得前些年在网上流传的一张图片,把开不同品牌车的人的出门时间列了一张表,大体上遵循的规律是,赚钱越多的人,出门越晚,开的车越贵。
事实上,汽车从来就是一个用来装裱自己门面的标签。汽车品牌的老总们常常在不同的公开场合说,「汽车已经不再仅仅是出行工具」,他们说的倒也没错,但是并不准确,因为汽车一直就不仅仅是出行工具,从一开始,拥有一辆汽车就代表着有面子,到后来,拥有一辆昂贵的车才代表有面子。
作为商业的一部分,汽车当然有物化人类、用金钱为标准进行「财富歧视」的原罪。
如果简单粗暴地将汽车品牌分为两个阶层:福特、本田、丰田这一级的品牌是普通阶层品牌;BBA及更昂贵的品牌为富贵阶层品牌。那么普通阶层品牌的原罪要小一点,他们会推出价格低廉的车型,让那些低收入者有车开;而那些富贵阶层品牌的原罪则更深,他们的一切市场行为都可以视为对低收入者的歧视。(这种说法对BBA们很苛刻,但事实如此)
福特T型车是汽车商业史上第一款称得上伟大的产品,任何一个正常收入的普通人都可以拥有它
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社会需要「富贵阶层品牌」,它们扮演了财富流通的部分角色,但是他们在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必然伴随着「财富歧视」的原罪,这不可避免。
正因如此,以BBA为代表、以及更加昂贵的富贵阶层汽车品牌,它们同时也承担了更重的社会责任,在同等规模的汽车品牌当中,价格越高的那些品牌,参与的慈善活动也更多、手笔也更大。这其实是一种「赎罪」的形式。有些人将其解读为「逼格」,实际上,这种所谓「逼格」恰恰也正是被社会责任所催生的产物。
汽车有机会赎罪吗?
《我爱我家》里贾志国说和平她妈,「那叫一没文化」。和平反驳说,「我妈是没文化,那能赖我妈吗?那得赖那万恶的旧社会。」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姆们姆们姆们」
汽车承载了如此之重的商业原罪,也不能赖汽车。这么个至少一吨的庞然大物,又有那么复杂的制造工艺,价格必然昂贵,一点点的配件差别也必然造成整车的差价极大。成本高、售价高、价差大,「财富歧视」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那么当电动化与无人驾驶成为现实的时候呢,那时的汽车有没有可能消除「财富歧视」的原罪,有没有可能出现一款像可口可乐、苹果手机那样的车:任何人不管收入多少、如果想买一台好车,他们的选择都只会是那一款。
我们以特斯拉为例,他们在售的轿车产品有model 3和Model S,按价格高低推出两款车,似乎从一开始就排除了这种可能。
但是我们又必须考虑当下电动车的基础技术还没有完善,假如电池技术更成熟、成本得到有效降低,那么这种可能性就更高了一些;再加上这台车是无人驾驶的,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甚至大到接近现实。
我们不妨想想,当下造成汽油车价格差异的最大原因是什么?不过就是驾乘感受而已,发动机+变速箱占到了大部分因素,底盘第二大的因素,这两大因素定义了一款汽车的目标用户:他们要的是好开、驾驶快感或者高端乘坐感受。这种诉求上的差异,也最终造成了直接到最现实层面的价格差异。
但未来的电动自动驾驶车呢?它根本就不再有驾驶感受和乘坐感受的诉求差异,电池技术成熟后,很有可能会实现的是「足够用的电量」。(就好比汽油车的油箱,没人会在意它有多大,够用就行了,没油了再加就是)
到那个时候,汽车会变成更纯粹的交通工具,而事实是,大众商品的工具属性越单一、越清晰,其消除价格差异的属性也就越强。
而我们更应当看到的一个趋势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全球化的进程也在加快,商业世界在走向「全球大一统」,各个行业的主流产品理念都是瞄准「最大公约数」,打造所有人都满意的产品。
网络虚拟产品尤其如此,一个人无论再穷、再富,他们看视频、看新闻、叫外卖、网购,用的也都是那几个app。实体经济方面的例子少一些,但手机、pad也都是这样的,三星、小米们都有低端机,但他们真正为主流用户制造的手机、那款最著名的产品,恰恰是他们的高端产品。
讲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看,那款让人平等、消除「财富歧视」的车,真的那么遥不可及吗?
一个纯粹的交通工具,而且不需要自己操作,它能开多快、开起来是什么感受,这些都不再重要,制造商可以集中精力在空间上、舒适性上做文章,至于诸如真皮座椅、天窗之类的差异,则可以像是内存的64G、128G、256G一样做配置差异了。
那个时候,大家开的车不再有高低之分,这个社会不再通过消费行为对人进行判断与归类。虽然谁也不敢说那就会是完美的,不过它的确值得期待。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