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就我听说的、看到的而言,当下的儿童教育是这样一种状况:
父母都有工作,平时与孩子的交流非常有限。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加上让自己可以有一部分闲暇时间,因此会给孩子报很多辅导班。
像对待任何服务行业一样,对教师执行着一套无差别的「专业化」要求,认为不掺杂个人情感、喜怒不形于色、只是履行工作的老师是最好最高级的,钢琴老师就只教钢琴,舞蹈老师就只是教跳舞,严格遵守时间,没有一句与课程无关的话。
我们都知道,人的思维与行为都是从儿童时期开始慢慢形成的,通过模仿亲近的人一点点认识然后形成自己的人格,如果去追究一个人脱口而出的脏话,会发现那很可能就是ta父母不自觉挂在嘴边的词句。
当儿童成长在一个父母都很繁忙、总是在补习、且老师们都很专业的环境中的时候,ta面对的都是不会流露情感的人,于是ta没有机会去认识情感,当然也就没有机会认识某种观念,于是当ta一点点长大,便没有情感、没有观念、没有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
ta成了一个空心人。
职业经理人
为什么会被称为「职业经理人」,而不是「经理人」?显然「职业」两个字有很重要的意义,人们在定义这个职业的时候对「职业」有什么样的要求,大家都明白,虽然会有出入,但大体上不会差很多,沉着冷静、判断力、执行力之类的。
大体上与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一样,越不会被个人情感左右的,就越高级。
当下的教育,人们会想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杰、将来有光明的前程,但很少听到有人说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诚实的人、能够分辨美丑的人……承认吧,这不是人们最在乎的事情,这甚至不是人们在乎的事情。
就像董事会对一个公司的要求一样,他们不会要求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但他们一定要求这是一个赚钱的公司。
就像管理者们对汽车的要求一样,他们不会要求自己生产的汽车是有灵魂的,他们唯一在乎的是那款汽车要受到市场认可。
还记得《绿野仙踪》里没有心的铁皮人吗
汽车的灵魂
任何管理者希望自己公司生产的汽车是畅销的,这本身并不代表汽车就没有灵魂。汽车的灵魂存在于管理者对汽车的判断,ta认为什么样的汽车是好的。当管理者不知道什么样的汽车是好的,全然开始用市场作为自己决策的依据时,汽车才没了灵魂。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讲到魅族这些年的经营变化,一开始认为小米低价大市场的策略可行,开始学习,后来又眼红VIVO高价高利润,于是转换路线。多像中国足球,十几二十多年前争论应该学德国还是学巴西,之后又要学西班牙。
(日韩世界杯时是最有意思的,决赛巴西对德国,学巴西还是学德国的究极判断,日本进十六强,韩国进四强,还要学学看看日本韩国究竟学的谁,之后张吉龙卸任亚足协,开始说自己世界杯预选赛签运不行,「上边没人」,要在这方面学习2002年的韩国男足)
模仿别人,这是没有灵魂的人的行为惯性,小孩子就是模仿着长大的,区别在于有些人一边模仿一变成长,成了独立的人,有些则一直在模仿,一直没有灵魂,然后继续一直模仿。
又或者,明明有灵魂,但慢慢丢掉。
福特
比尔福特每次来到中国,总会聊一些本地汽车媒体并不太在意的话题,比如环境、比如企业责任感等等。两三年前我参加过一个福特社会趋势报告的小型分享会,他们在讲这个世界的样子,比如女权、环保、水资源和类似的一些话题。
在那些时刻,福特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公司,富有冒险精神、在意公众对自己价值观的评价,并且相信公众是在乎一个企业的价值观的。
今年四月,杨嵩入主长安福特出任全国销售服务机构总裁。这个消息让我非常非常意外。就像刚刚说的,我眼中的福特是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美国汽车品牌,他们甚至因为前任CEO激进的改革陷入了巨大的困境。而杨嵩其实是一位非常中国化的职业经理人,在他担任宝沃总裁的时候,曾在宝沃品牌日上阐述过这样的观念:「再强大的主观意志,再煽情的个人情怀,也无法战胜商业逻辑和物理公式」。很典型的传统中国思维:在大环境下,个体渺小且不值一提。
这太不福特的,太不T型车了,那可是一款改变了历史的汽车,甚至可以说恰恰就是「用强大的主观意志和煽情的个人情怀战胜了商业逻辑和物理公式」。
在面对这样一个双向选择的人事任命的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福特是改变自己的那一个,人不会轻易改变自己,而企业会。没有灵魂的汽车,这或许是最有力的例证。
记得几年前福特应该是从换代的蒙迪欧开始使用「马丁脸」。当时舆论的反应差不多都是「一个企业为了利益,无可厚非」这样的声音,我自己也没多想。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即便抛开是非对错,一个品牌会将自己产品的面孔刻画成另外一个品牌的样子,这个举动所透露出来的思考过程,我无论如何无法接受。
(求生欲:个人对杨嵩没有任何意见,参加过杨嵩做的活动并且有幸交流了几句,待人很nice;对福特呢,时至今日仍然很欣赏福特的很多举动,我甚至认为它是保留着最完整的灵魂的汽车企业之一。)
找
「扎实推进新能源技术创新;持续打造新能源经典产品;始终坚持客户导向。」
「xxx将拥有与特斯拉一样优秀的电动车,而价格只有特斯拉的一半。」
「xxx以创新技术赋能产品,深入洞察消费者的驾乘需求,强势推出了xxx,也是xxx为新时代中坚人群带来的诚意之作。」
「坚持产品的品质,就是追求品价比,这才是最根本的。」
「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中国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就是低成本电动汽车。」
「xxx在中国的正式发布,不仅将为众多积极进取、自信从容、相信生活的社会各界人士带来高品质汽车生活,并将为大家展示了xxx回归高端品牌的信心和决心,成为向用户提供高品质服务的重要载体。」
以上几段话分别摘抄自不同国家汽车企业管理者的公开发言,都是阐释经营思路和产品特征的原话,我们能从其中看出哪一段是哪个企业说的吗?如果汽车有灵魂,就应该是能够看得出来的,至少应该能看出每段话之间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