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消息称,宝马计划在2020年底前在德国裁员6000名员工,被裁撤的员工主要集中在慕尼黑总部。对此,宝马回应称,“我们正在利用人员损耗来使公司更加关注未来并提高效率。”宝马公司还表示将继续在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等领域招募人才。
这项决定是宝马正在削减成本的计划之一。车企们正在处于业务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从财报上也可以看出:宝马集团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二季度汽车销量微增1.5%至64.7万辆,营收也随之增长3%达257.15亿欧元;由于宝马加大了对纯电汽车和插电混动车的投入,以及燃料电池等新技术的支出,税前利润下滑28.4%,从28.66亿欧元降至20.53亿欧元。按照宝马的计划,到2021年将拥有五款纯电车车型。
汽车市场趋于饱和,再叠加经济下滑的周期,传统的燃油车退出市场已有苗头,车企纷纷向电气化、智能化转型。由于未来的汽车生产所需的人才、能力和以往并不一致,在这场变革中也伴随着生产线和生产人员的调整,即使是BBA这些“豪门”也未能幸免。
不止是宝马,在今年2月份,奥迪宣布在德国削减10%的管理层人员,奔驰的母公司戴勒姆4月份也宣布在德国削减一万名员工。此外,在今年提出裁员计划的车企还有福特、日产、本田和捷豹路虎等。
那么这些被裁员的员工后续如何安置,责任是否该归结到车企上?
《美国工厂》中的曹德旺此前指出,UAW代表的公会势力已经不适应传统的制造业,言下之意,指工人就应该接受“适者生存”的规则——工人的妥善安置需要耗费巨额资金,这和企业开源节流的目标是相悖的,车企倾向于不承担这份责任,因此在改革过程下也隐藏着巨大的矛盾。
近期爆发的通用罢工就是一个例子。2018年起,通用在美国持续关停工厂、裁减员工,引发了工人们的不满。后来,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出面和通用谈判。通用尽管已经给出了很多让步,比如增加70亿美元的工厂投资、增加5400个新职位、提供更高的利润分成等,由于岗位、薪资、医保等问题谈无法达成一致,UAW组织了超过4.9万名通用汽车员工举行全国罢工,这是通用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罢工,给通用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