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式投产的进度又往前走了一步。
据锌财经了解,10月17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建设施工迎来又一重要里程节点——为该工厂生产运营供应电能的220千伏电力配套项目首条线路正式送电,标志整个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进入投产前的冲刺阶段。
不仅如此,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官方网站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拟发布的新增车辆生产企业清单予以公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在列。这意味着,得到生产许可的特斯拉,或许迎来了最好的时刻。
回过头看上海超级工厂的建成之路,不难发现,特斯拉是一路开绿灯的。
1月17日,特斯拉临港工厂正式落锤打地基。浦发银行、工商银行以3.9%的低利息批复给特斯拉20亿美元的贷款;首份综合验收证书,特斯拉从申请到发出只用了三天时间,创下当地政府从审核到批准流程结束的耗时最短记录;8月30日,工信部发布第二十六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车型目录》,特斯拉全系11款车型皆名列在录,成为外资独资汽车厂商中的首例;
然而,特斯拉并不好过。2019年4月24日,特斯拉发布2019年Q1财报。财报显示,当季特斯拉净亏损高达7.02亿美金,汽车业务收入仅为37.2亿美元,远远低于分析师此前预期,较2018年Q4相比,环比下挫41%,
Wedbush分析师Daniel Ives对特斯拉一季度的表现给出很多不肯轻易动用的评价词汇:“是美国股票市场20年以来,所有科技股票中,TOP级的一次大溃败。”此外,据快科技报道,截止2019年4月26日,特斯拉的股价跌到241.31美元,创下过去52周的最低价。
如今,特斯拉上海工厂以令人称奇的速度落地并即将投产,但对特斯拉来说,前路并不明朗。
盈利困境
Model 3一度被认为是特斯拉的生命线。
2006年8月,马斯克在《特斯拉的秘密宏图(你知我知)》一文中曾明确提出特斯拉的未来规划:生产跑车;用挣到的钱生产价格实惠的车;再用挣到的钱生产价格更实惠的车;在做到上述各项的同时,提供零排放发电选项。
Model 3被寄予厚望,这款相对便宜的通用车型,让特斯拉开始走向大众消费领域。但在盈利上,其却备受质疑。
2017年7月,特斯拉开始交付Model 3,如今Model 3已经成为特斯拉销量利器。2018年全年,Model 3销量近14万辆,位列北美豪华品牌之首。
从2018年Q3开始,Model 3的交付量占比均在65%以上,2019年Q1和Q2,其占比甚至超过80%。
然而,相比Model S和Model X,偏平价版的Model 3在利润上并没那么高。
2019年第二季度,Model 3交付量创下新高,特斯拉Q2财报显示,第二季度,Model 3交付量总计9.5万台,超过去年第四季度的9.06万台,Model 3的交付量达到7.755万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斯拉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却达到2018年最低,仅为18.9%,远低于25%的行业均值。
Model 3销量回暖,但单靠这款车型,显然不足以支撑特斯拉摆脱亏损困境,以降价促销量成了马斯克的一步棋。
3月初,特斯拉宣布部分车型的降价公告,下调Model 3、Model S以及Model X三款车型的售价,其中,Model X最高下调达到34万,Model 3最高降幅4.4万。
这个月,特斯拉在中国的总销量为9273辆,环比暴涨1402%,其中Model 3为7515万辆,这波降价潮也让特斯拉在中国的Q1总销量成功突破1万辆,中国也成为了特斯拉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
然而,特斯拉此前发布的Q2财报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特斯拉亏损3.9亿美元,紧随其后,特斯拉股价应声下跌,跌幅超过11%。
有销量、难盈利,这已经成为特斯拉急于摆脱的困境。
频繁调价
特斯拉始于3月初的降价潮并没有持续太久。3月10日,特斯拉突然变脸,宣布自3月18日起,将在全球范围内对旗下汽车在全球市场的销售价格进行上调,平均调价幅度为3%,涨价仅适用于较贵的Model 3版本,以及Model S和Model X,同时宣称3.5万美元的Model 3车型不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截止目前来看,在降价与涨价之间摇摆不定,早已经成为特斯拉的常规操作:由于尚未实现国产,又是厂商直销品牌,特斯拉在华售价受汇率、关税等因素影响较大。去年5月、7月和12月,特斯拉就曾因为中美之间关税政策变动,分别下调、上调、再下调过中国市场的价格。
售价举棋不定,对价格过度敏感,特斯拉的种种操作让其对国内市场的犹豫、以及对盈利的焦虑暴露无遗。销量受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也成了摆在特斯拉面前的一道坎儿。
这一点,从特斯拉在门店销售模式上的摇摆也能窥见几分。
以3月那波接二连三的价格变动为例。特斯拉最初选择降价的原因是准备取消大部分线下直营店,转型线上销售,以此来降低运营成本致使车辆价格下调;而对于随后的涨价潮,则是因为特斯拉经过近几天的评估后,决定将原本计划裁撤的直营店部分保留,鉴于需要投入成本继续经营需要保留的直营店,做出了价格上调的决定。
此外,产能跟不上需求,这是马斯克一直以来试图对外营造的特斯拉对外印象。
上海超级工厂的投产,大概率能解决马斯克口中的“产能危机”。锌财经从特斯拉官方微博获悉,上海超级工厂预计在2019年年底正式投产。根据规划,这座超级工厂将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与一体,建成后将在两到三年后实现年产50万辆纯电动车的产能。
但事实或许并非如此,特斯拉的产能此前也已被证明过。
相关媒体报道称,2018年10月,Model 3的周产能曾经爬到6000辆,当年年底,周产能甚至一度达到7000辆。
然而2019年Q2,Model 3的产能出现滑坡,仅为5579辆,这意味着,产能或许已经不是制约特斯拉发展的瓶颈,需求或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加拿大皇家银行分析师Joseph Spak表示,“在3.5万美元Model 3宣布不久之后,就宣布Model Y或许意味着消费者对3.5万美元Model 3的反应可能不如此前预期那样强烈,我们认为美国需求出现下滑,特斯拉在欧及中国的需求也低于预期。”他还补充道,特斯拉此前的降价潮,或许也是为了度过需求疲软期。
风波不断
4月21日晚间,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上海一地下停车场发生起火事故。监控视频显示,车辆显示出现故障,一分钟后出现明火,火势逐渐凶猛并迅速蔓延,并引燃了停放在一旁的数辆汽车。
该视频上传至网络后被广泛关注,并与多起其他电动车自燃事件一起,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危机。
事实上,特斯拉自燃事件此前已经发生过多起。3月26日,广州某小区地下车库,发生一起特斯拉Model S自燃事件;5月3日,美国旧金山一私人车库,发生一起Mofdel S自燃事件;5月12日,香港新蒲岗广场,发生一起Model S自燃事件;6月2日,比利时安特卫普省特斯拉充电站,发生一起Model S自燃事件。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特斯拉被公开报道的自燃事件就高达五起,这让很多对特斯拉寄予厚望的消费者感到了失望。
6月28日,特斯拉针对上海特斯拉Model S自燃事件做出官方回应,其在声明中表示,经过联合调查组的调查(联合调查组由中美技术专家和高管团队组成),没有发现系统缺陷,并初步判断该“个别事故”由“位于车辆前部”的单个电池模组故障引起。
而电池生产,恰恰是特斯拉最近面临的又一风波。
松下是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早在五年前,松下曾承诺投资数十亿美元到它与特斯拉在内华达沙漠建立的合资超级工厂;而在五年后,松下与这家电动汽车先驱公司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松下想涨价,由此提高超级工厂的利润,巩固其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未来,但特斯拉并不答应。
随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建成,这一风波愈演愈烈。马斯克敦促松下降低电池收费,松下首席执行官津贺一弘拒绝了降价请求,并表示其对与特斯拉一起进入中国市场犹豫不决。
“马斯克一再提出降价要求,有一次作为回应我告诉他,我们会考虑将我的员工和设施完全撤出超级工厂。”津贺一弘在9月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松下对特斯拉的汽车生产效率同样颇有微词。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和包括津贺一弘在内的松下高管之所以关系紧张,一个早期根源在于生产——松下针对特斯拉的生产目标开始积极准备供应电池,但它发现,这家汽车制造商的汽车生产落后于计划。
另一头的马斯克另持一词。今年4月,马斯克曾在一条推文中抨击了松下,职责这家日本公司的运营速度限制了Model 3的生产。
当下的事实是,双方关系或正游离于破裂边缘。当前,特斯拉持续的追赶甚至让松下电池部门陷入更深的赤字。受特斯拉问题的影响,松下的股份自去年年初以来已下跌近50%。
可以预见的是,如若双方关系破裂,这注定是一场双输的结局,少了特斯拉的订单,松下的业绩势必出现不小的波动;而失去了松下的电池供应,想要在短期内重新寻求可靠的合作伙伴,对特斯拉来说也绝非易事。
用不到一年的事件建起一座汽车生产超级工厂,特斯拉的“中国速度”令人称奇,其在中国市场的野心也暴露无疑。但不确定的是,守着迟迟不见盈利的困局,依靠产能扩大刺激消费这条路上,到底有着多少绊脚石。特斯拉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