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个总结:
德国车标榜自己科技前沿,做出来的东西模块化感觉太重。日本车就是,可以追求经济性到极致,也可以追求科技感到极致,还可以追求机械感到极致。
先说买菜车:美国市场丰田一直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丰田的皇冠 本田的飞度 思域 crv都是相当有竞争力的车型,相对而言日本也比较务实。很少看到日本车平价车上有什么太过火的东西,比如双离合,比如小排量加个特大号的涡轮。比如丰田很少在家用车上用涡轮,便宜踏实放心但是平凡没什么谈资。豪华车领域雷克萨斯是丰田的高端货,诚意十足。但是日本人天生不会做宣传导致于在逼格远不如奔驰宝马奥迪这些一百多年和快一百年的牌子。特别是讴歌,典型的本田理工科思维,以为做好车,就能有好的销量,在中国是个大大的错误。MDX,RDX在美国都是同级别销量常年的前三,可惜在中国沦为退出的境地。相反大众这个普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车,毛病很多的车,不论名声有多臭,一样销量常年前三。这就是在中国宣传的威力,你不得不服。论赛车领域的话可以说日本是不比欧洲美国差的,甚至更强。典型代表,尼桑的gtr 那台rb26发动机和丰田的2jz三菱的4g63堪称是那个时代最耐操的三台发动机,不到3.0的排量通过涡轮可以榨出1000匹的马力输出,这实在是太恐怖了,可以说涡轮日本人在30年前就玩腻不玩了。可以说在同排量的情况下日本车稍加改装就会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日系的改装潜力比德系,美系要大很多。其实,就是个加工精度的和材料水平,冶金水平的问题,为什么斯巴鲁敢已一个不到30W人民币的车,做成水平对置发动机?知道水平对质发动机对加工精度要求有多高,你们就明白了。加工精度不高,容易导致的就是烧机油,耐用度不好。这就是德国高端普遍出现的问题。 欧洲车相对而言就比较费劲了。至于底盘调教功力,经过七八十年代那个疯狂年代后底盘调教非常成熟,典型代表丰田86和斯巴鲁brz,马自达MX5,马力输出不高但底盘调教和驾驶乐趣百万以下无对手。
至于德国车,说实话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德国车从来不是靠谱的象征。德国工业的支柱是工程师,日本工业的支柱是问卷调查。日本如果觉得一个东西不会带来利益的话就不会再做,但德国人为了新技术为了客户满意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比如拿宝马3来说,它的定位的家用顺道可以在下班路上爽一把。原来的直列六缸自然吸气加上短车身低车重,那才是宝马真正的样子。再瞧瞧现在的3,清一色的涡轮加长车身排量还特小,和原来完全两码事不过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好收拾。evo和sti虽然evo已经停产但他俩一直都是四驱涡轮,甚至很多零件从6代可以一直用到9代,放在德国车身上这事是几乎不可能的。其他的LFA,NSX,EK9,MX5,S2000是多么传奇,小白可以在网上查查历史。(就是现在的纽北第一前驱车TPYE-R)但是德国车的精髓是奔驰和保时捷,奔驰s虽然最近这几年被宝马7和奥迪a8揍的不轻,但是从把迈巴赫标贴到s上以后,奔驰的销量可以说全系在以一个疯狂的势头吞噬宝马和奥迪的市场。奔驰为市场舍弃了引以为豪的6.3发动机,但和宝马相比已经是非常矜持的了。保时捷舍弃了手档和风冷,后置后驱加上有汽车以来最牛逼的一个底盘,保时捷还算是为德国战车保留着最后的传统。一句话总结德国车与日本车的区别德国车:妥协市场妥协市场,一车最好是上能上班买菜下能下赛道疯一圈。日本车:不赚钱我还搞它干球,飙车有飙车的车买菜有买菜的车,你一高尔夫后面有一儿童座椅前面放一rs6的发动机是几个意思?
德国车不是车是文化;日本车是工具。技术上德国比日本差的太多,不过凭借其汽车发源地的优势,用文化做营销,还是获得了相当多的人的支持,比如国人很多以为涡轮增压是新技术。日本车就是一工具,质量好,省心实用,适合居家生活用,所以成熟市场选日本车的多。在汽车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上,日本车遥遥领先,其中又以丰田本田为领头羊。如:混动技术,氢能源技术,电动车技术。在汽车大规模化生产的环境下,很多厂商都是采购核心部件,这就造成了整体利润较低的状况,日本车厂技术高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都是自己产的,所以能保持一个很不错的利润水平。相比德国车都是外购的东西多,所以必须走豪华车路线,提高定价,才能维持一个比较好的利润水平,特别是奥迪宝马。 而且德国还要购买日本的发那科,安川的机床,机器人等零件,2012年日本大地震的时候,日本零件供应不足,导致德国奔驰,宝马延迟交货一个多月。现在这新闻网上还可以查到。
从理念上来说,德国制造业,当然包括汽车行业,遵循推崇的都是日本的lean的思想(精益管理),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东西,一个过程有着无限被优化的可能,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利益最大化,成本最低化等某一个目标,我们追求的是各个方面的集体优化。这点德国人特别崇拜日本,在制造业很多管理理念都是借鉴日本的,比如kaizen,比如KVP(德语缩写,表明一个可以不断改进的过程)。但基于企业管理模式以及国家文化不同,精益管理在德国并没有办法完全实现或者部分实现,所以会出现日本车比较灵活轻盈,而德国车为了一味追求科技的前沿所无法避免的车身重等问题〜在这个理念上,其实中国长城做的要远比其他本土汽车厂快很多步,长城里的纪律是非常严格的,好像还要背诵lean的书,虽然还无法判断这样"填鸭""严惩"式的管理模式最终会不会有很大见效,但看长城这几年的发展我想也许有这么个因素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