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买菜车,即普通的代步工具。昔日本人在对车辆用途分类时,曾有论述:
一,工具。这类车性价比高,故障率低;性能均衡,品质稳定。因市场保有量大,养护方便,费用低廉。用着省事儿、省钱、省心。售价方面,大多较为便宜,诸如五菱、飞度、捷达、卡骡拉之流。当然,也有不便宜的,像丰田陆地巡洋舰,少则数十万,动辄过百万。将车视为工具的人,要么是经济实力不够,暂时还消费不起更高级别的车。要么是不差钱的主儿,无须拿车来彰显些什么。在其眼中,汽车也就是一代步工具,合用、好用即可。
二、道具。这类车售价不一定特别昂贵,但必须是豪华品牌。技术务必先进,性能必须出色,功能一定要丰富。以便在与人吹牛逼时,拿出来显摆。至于车辆合不合用,这个倒无关紧要,关键是别人怎么看!一如电影《大腕》中那位精神病人所言,所谓成功人士,那就是无论买什么东西,都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当然,有些车主也未必喜欢这么做,但大环境如此,不得不和光同尘。是以,商人大多购买豪车,纵然是负债累累。有些工薪一族,也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尽量购买最贵的。以展示自己混得还不错,或彰显不凡的格调品位。售价嘛,起码在三、五十万以上,才会有效果。诸如宝马320、520,奔驰C200、E200之类的,奥迪A4乞丐版也还凑合。至于高二夫、速腾这类德系名车,虽说也比较高级,不过还是算了吧。
三、玩具。这类车品牌不重要,售价无所谓,售后服务及养护费用亦可忽略不计。关键是性能如何,以及好玩与否。诸如硬派越野车中,双门版的吉普牧马人、双门版的日产途乐4800。紧凑级轿车中的宝马335、斯巴鲁翼豹。此类车的可玩性都比较高。将车视为玩具的人,基本都是富人,又比较懂车。他们名下往往不止一辆车,这辆玩腻味了,立马再换一辆更好玩的。有些开宝马、坐奔驰的人,你可以在别人跟前牛逼,但是千万不要在这类车主面前装逼。
言归正转。昨日本人发帖,扒下VW的豪华伪装,露出其草根本质。所谓的VW牌,实际上与美国之通用、日本之丰田,是同一级别的,皆属普通品牌。它们各自旗下的奥迪、凯迪拉客、雷克萨斯,才是豪华品牌。对此,大多数人认同鄙人之说,但也有极个别人仍坚持认为VW牌这个车比较高级,起码要比丰田高半级。今日发帖,就论一论比较高级VW牌和比较低级的丰田牌。
丰田作为一个普通汽车品牌,其主打产品自然是代步工具。在该领域,放眼世界,无出其右者。盖因丰田在发迹之初,就给其产品进行准确定位——作为普通代步工具,应该是性能均衡、品质稳定、性价比高,养护费用低。是以,并无什么突出优点,亦无明显缺点,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的卡罗拉,却能够成为世界单一车型销量冠军,并且这一记录保持了二十年,至今无人能超越。而越野车领域,技术并不先进,性能并不突出的丰田LC系列,能够轻松击败欧美那些老牌贵族,并将之远远地甩在身后(LC系列一年的销量,比欧美所有越野车的总和还要多很多)。其成功之道,皆是如此。毕竟这世界上普通人占大多数,而普通人用车,不就图个省事儿、省钱、省心嘛。丰田几十年来如一日,始终坚持这一理念,从而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在品质稳定性,以及经济实用性方面,竞争对手纵然想抹黑它,也无从下手。
VW牌也是个普通品牌,其主打产品,纵然吹上天,也仍是个普通代步工具。作为买菜车,VW也有一些表现出色的车型,不过多是些低端货,诸如低配版的菠萝、捷达、高二夫、速腾。技术虽不先进,性能参数亦不出色,然而胜在品质稳定,车又好开。因保有量大,养护方便,费用亦便宜。但是用这些车来阻击日系竞品,显然是不行的。首先动力系统就不行,因为玩小排自吸+传统的AT变速器,那是日系的强项。VW毫无优势可言,甚至还处于下风。至于品质稳定性,这是日系的传统强项,充其量打个平手。若玩性价比,日系的优势那就更为明显。
VW牌车,除了廉价的高二夫在国际市场销量还不错,其他车型都一般般,甚至很难堪。唯独在中国市场是个例外,销量异常火爆。曾几何,整个VW集团的利润,约有60%来自中国市场。而这60%的利润,大部分是来自售价25万元以下的中/低端车。随着宝马、奔驰等高端品牌的的杀入,奥迪在华的市场份遭到严峻挑战。普通代步工具这个市场一旦失守,那就攸关德国VW集团的生死存亡。
VW正面打不过日系,那就剑走偏锋。小排自吸技术不行,那就将柴油机上成熟的缸内直喷+涡轮增压技术移植到小排量汽油机上。玩AT不行,就采用传动效率高、反应灵敏、成本又低的DSG。在性能上轻松实现反超,并大肆宣扬,将之吹得神乎其神。孰料,却将自己搞得声名狼藉。因为柴油机的特性,非常适合缸内直喷和涡轮增压技术,可以明显提升性能,但又几乎没什么弊病。一旦移植到汽油发动机上,优势是有,缺点也不少,可谓利弊参半。而出于成本考虑(买菜车嘛),所用的廉价干式DSG,很是娇气,问题不断,一直闹到CCAV3.15。对此,VW也是进退维谷,左右为难。若不用这些玩意儿,在日系面前毫无优势。若要取得绝对优势,就必须采用这些所谓的高科技。反正热情友好中国人民对VW一往情深,出点问题他们也是能容忍的,那就硬着头皮继续上吧。但是,这又导致另一个问题的出现。
买菜车不同豪华车。豪华车客户,基本都是富人,且名下往往不止一辆。人家要的是档次,只要你能满足即可。至于毛病多点,送修就是啦。一两天修不好,修他个十天半个月也无所谓,反正人家还有其他车可用。至于维修费用昂贵,人家根本不差这点小钱,而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他妈不是问题。车辆使用三、五年,维修费十万八万的,不仅不心疼,与人吹牛逼时,说起这事儿,那还是满脸的自豪!
买菜车主则不然。听说这个车比较高级,差不多是倾尽所有才买了这一辆,像神一样贡着。车辆偶尔出点问题,也还能忍受。但若是胎里带的毛病,导致故障频发,又无法根治,那就绝对受不了啦。VW公司再态度强硬一些,说车辆没问题,是你们车主使用不当造成的,那就更是无法忍受啦。怎么办?闹呗!VW多年来打下的德国品质,就此算是玩砸啦。
可以这样说,在买菜车领域,VW压根就不是丰田的对手。他能有今日之成就,自身能力肯定是有的,但机缘的成分更大一些。
话说当年改开,国内车企无法满足需求,遂找外商合作造车。小朱(后来的丞相)率队去了米国,但是人家如日中天的通用公司不鸟他。一来,贵国时局常有动荡,正策可因一人兴,亦可因一人废;又不喜欢按江湖规矩办事,弄不好投资就打了水漂。加之,贵国穷得叮当响,市场容量太小,也赚不了啥钱。小朱暗示,我们不会一棵树上吊死,还有一队人马去了德国。负责接待的通用副总无动于衷,表示你爱咋地就咋地。此路不通,那就启用德国VW这个备份。
彼时之VW,内外交困,危机重重。欧洲市场容量有限,又是高手林立。仅一个德国就有超级巨头奔驰,后起之秀宝马,玩高端的保时捷,玩中低端的欧宝。而法国市场很奇葩,你德系车再牛逼,人家广大国民就是不鸟你(至今都没攻下来)。VW在欧洲,业务量很难提升。本想开拓国际市场,结果在北美碰了一鼻子灰,米国人民根本不鸟你什么桑塔纳,这世界有多远,你VW就给我滚多远。小日本擅长造买菜车,以VW的水平,日本市场根本打不进去。而当时世界上的三大汽车消费市场,也就欧洲、美国、日本。VW的处境很是不妙,长此以往,能否生存都是个问题。传说中的中国竟然千里迢迢派人来谈合作,条件还很优厚。虽看不到啥发展前景,姑且活马将死马医。谁也没想到,此后30年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汽车需求量一增再增,一跃超过美国,竟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倘若我国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改开的果实哪能轮到VW独享,其他国际汽车巨头早就蜂拥而至啦。但是我国的汽车产业是行政性垄断,制定诸多保护性政策,限制民间造车,亦不轻易允许外国汽车厂商进入。因有两大靠山,VW在华一家独大,近乎垄断了公务和商务用车。并通过早年打下的口碑,以及完善的渠道网络,延深到私家车消费领域。通过渲染所谓的高贵,先是低端廉价车卖高端豪华车的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桑塔纳,售价高达17万元),而后A级车卖B级车的价。赚得盆满钵盈,数钱数到手抽筋!若没有中国市场,VW立马从二流降为三流。而且能否长期保住三流,都还是个未知数!
最后,VW牌车真的那么不堪吗?其实也未必。它的那些低端车型,比如搭载自吸发动机+AT变速器的,虽然技术、性能方面并无任何优势,但品质稳定性也是不错的。价格也不贵,养护亦方便。作为普通的代步工具,完全是胜任的。VW毕竟在中国深耕细作多年,清楚国人好大喜功,车就造得大一些。诸如速腾,虽属A级车,却直逼标准轴距的B级车,块头并不逊色于老马自达6。拉皮又如何?很多家庭就这一辆车,动不动全家老小一起出行,空间大,那是优势。轩逸比思域、马3卖得好,主要原因就是便宜+空间大。而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国人都知道这个车比较高级。花不多的钱,就能买到一辆血统高贵纯正的德系车,开出去倍儿有面子!我若不是车夫出身,说不定也会买一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