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经常听到周边的人说:“开车就是熟能生巧,慢慢练习,积累经验,就能开稳了。”
经验当然需要慢慢积累,尤其是开车,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彻悟。
就像曾经看到一个企业招聘司机的面试题:
主考官问:“你开车出过事故吗?”
试想:这时候,如果你是应试者,你怎么回答?
明明出过事故,故意说没出过,还是实话实说?
面试过程中,大部分人都说了自己“ 没有”出过事故,
可结果意外的是,最终录取了既说了实话、又详细描述了出事故过程和处理方法的应试者。
真是应了一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
其实有时候经验固然重要,虽然能规降低自己犯错的概率,但是经验多了,自然出现“经验主义”这个词,这个也是老司机们经常犯的错误。
因为经验丰富,自满、自信心爆棚了必然会出现盲目自信。
我也曾经因为这个原因,出了一次小剐蹭。
有一次停车时倒车,过道不太宽,我想停的靠近墙边一点,
然后就挂上倒档一点点倒车,
当快接近墙边,倒车雷达滴滴响起,
我想再停的靠近墙边一点点,
就继续倒车,倒车雷达变成了长音,我知道此时应该很近了
我知道就算雷达长音了,此时距离墙边还有倒车的空间,仍继续慢慢倒,
结果,车子是停了下来,可车尾顶到墙体一点点,
下车查看后让我懊恼不已。
想想以前开了几年车,从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真是自以为是了,车辆本身的倒车雷达都发出了警告,但我还是那么执迷不悔的撞了上去,
怪谁?
只怪所谓的经验丰富,怪自己的盲目自信。
如果换一个新手,当雷达响起,他一定不敢再贸然后退,至少也会下车观察,所以谁敢说老司机开车一定比新手安全?
开车如修身,更多的是修心,
就是修一种心态,不忘初心的心态。
随着经验和阅历的增长,心态也要同步调整,但是一定要不忘初心。
那么除此之外,安全行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心态呢?
其实也就是大君常说的开车三大纪律
首先是预见性,即知己知彼
就像剐蹭往往是由于突然变道、突然刹车等情况,所以时刻关注自己车辆周边情况尤为重要。
行车时要扩大视野、注意观察车辆、行人动态,预先做好反应操作,而不是只向前开;在刹车或转向时,要观察好周围车辆和行人情况,再进行操作,确保行车安全。
其次是沉着性,即情绪管理——“二要三不要”(要注意力集中、要备刹;莫急、莫抢、莫争)
要注意力集中,很多老手经常不注意,也容易剐蹭,尽量做到不打电话,有次还碰到开车发短信的,注意力一定要放在前方,尤其是早晚高峰,夜间行驶时。
要备刹,顾名思义,就是准备刹车,只要车辆行驶,脚离开油门后就要准备刹车,(定速巡航时,路况变化,也要提前备刹),防止误踩,错把油门当刹车,减少反应时间。
莫急、莫抢、莫争,安全驾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能因为别人不按规矩开车,就斗气。一定不要抢黄灯,不要和非机动车、行人抢道,中国交法是保护非机动车和行人的。
果断性:即冷静处理,如:紧急情况必须先踩刹车,避免盲区莽撞行车
在沉着的前提下迅速确定相应的操作比如:
紧急情况千万不要猛打方向避让。
各种盲区,通常是事故的高发区,需要特别谨慎行驶,做好备刹。
开车的目的是安全到达,无论新手还是老手,
都不要忘了刚学开车时的谨小慎微,
更不能忘了刚会开车时对公路的敬畏、对规则的敬畏,
请遵守原则,任何时候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
你要明白,当你放弃原则时,你可能不仅仅是不遵守一个原则本身那么简单,而是有可能失去更多.........
就像人的想法和思维正确与否,关键时刻是能够左右整个事件的发展方向的。
不是有两个规则吗?
上帝的规则和魔鬼的规则,
上帝规则是:先给痛苦,然后找出路。
魔鬼规则是:制造麻烦,然后将之合理化。
具体什么意思呢?
比如中国房价高就是一个痛苦和麻烦,如果按魔鬼的规则怎么解释呢?就是总是抱怨房价高,工资低,政府打压房价不给力,自己拼爹又也没实力,自己真是没办法。如果按照上帝的规则呢,则是积极的想办法,抓住一切机会,趁年轻多赚钱。
生活可能发给每个人的牌不一样,
但是最终能否打赢,最重要的是看什么呢?
就像你没打中靶子,是靶子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呢?
开车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危险真要发生时,谁会在乎你是个几年驾龄的司机?
所谓:安全,才是最快速的到达。
把这句话送给所有开车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