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到,开车是一种身心释放的享受。我回国内探亲访友,从没敢开过车,因为每次一回国看到路况,人就立马吓呆傻了——国内开车,那哪是开车,那是耍杂技+拼刺刀!车多,变道不给灯,愣往里挤,看你让不让我?这是双方司机钢铁意志的较量,“我是流氓我怕谁?”“两军相逢勇者胜!”不知道国内开车能不能达到身心释放享受的程度。
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广人稀,多数高速公路上往来的公路中间有几十米宽的绿化带隔离开,所以单向行驶的二车道或三车道是向一个方向的,这就避免了躲让和与对面来车碰撞的危险。所以高速公路上精神不用绷的死死的,那样一会儿人就受不了了。这边车少路平时,尤其是在阿尔伯塔省和邻省莎斯喀秋温省——两省面积加起来有东北三省大,人口却不到450万,还比不上一个哈尔滨市的人口——都是一望无际大平原,可以打开自动巡航(即自动加油)功能,定在110公里速度上,跑几个小时都行,司机管住方向盘就好了。以前年轻,连开十个小时没事儿,也就中间上上厕所,吃点东西。如今不行了,开三、四个小时一定得停下来活动活动腿脚,否则膝盖僵硬,疼痛。这时,自动巡航功能就显出它的优势了,只要腿脚不用一直踩油门,能在下面动弹动弹,我就还能连开六、七个小时。在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一路风景变幻,远方蓝天白云和大地在天边连成一线。春天麦苗初发,草原一望无际的绿色,夏天油菜花开,满眼灿灿的金黄。牧场上牛儿、马儿们悠闲地懒洋洋地食草躺卧。路边不时闪过一户农家,几栋房子,停放着农业车具,房前是一根旗杆,上面飘着加拿大的枫叶国旗。路边是个铁皮邮箱,邮递员开车来了,把邮件往里一塞,顺手把邮箱边的小旗按倒,屋里的人啥时候从窗户里看到邮箱旗倒下了,就知道邮件到了。如果开车时,车里播放高音摇滚,那让人血脉贲张的音乐,低重音响和人的心跳和疾驶的速度配合,让人感觉要飞起来了……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爱飘车、赛车。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禁锢,太多的小心翼翼,太多的温良恭俭让的约束了。那种飘车时的驾驭感、把现代科技握在你的手心——发动机轻快地轰鸣着,速度,方向都由你做主了,你的命运也由你做主了!
然而,开车其实是件十分十分危险的事情,有太多太多的血淋淋的教训……
开车其实是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事故瞬间就会出现,导致车毁人亡的人间惨剧。我们几乎天天都耳闻目睹车祸和致人伤亡的事件。高中时,我们班的全体同学租借俺们厂的通勤车去贵阳花溪公园玩,回来路上就撞到人。当时我就坐在司机右边的那个最前方的座位,天已落黑,突然就看到前面大车灯光里出现一个人影,眼看着一个人骑个自行车晃晃悠悠地直撞了上来,然后看不见了,随之而来就是“哐”的一声闷响。好在车刹的快,车速度也不是十分快(七、八十年代)也就50-60公里的速度,没出人命。是个喝醉酒的,被车给撞飞一边去了,流了不少血。交通部门来处理了一下,各自走人了。
我其实也是在生死线边绕过一次的。那还是在加拿大萨斯喀秋温省住时,我有一年冬天开车去看500公里外比Prince Albert还往北一个朋友。他们也是国内来的,在一个几百人的小镇里开个饭馆——在北美,只要人口超过三、五百人的村镇,就一定有中国人在开中餐馆!我中午出发,冬天天黑早,四下里是大雪覆盖着莽莽的原野,萨斯喀秋温有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盛产小麦,有“世界面包篮子”之称。它一个省产的麦子,够全加拿大人吃还有富余出口。中国进口加拿大的麦子、面粉基本就是来自这里。我的车速在100公里左右,其实在乡村公路,应该是90公里的速度,一般来说,超过限速10公里以内,警察在可抓可不抓之间。路上除了我自己的车灯和偶尔在路口处才有的昏暗的照明灯外,车子四周远处漆黑一片,看不到一丝人类存在的迹象(有一回带女儿去,天黑了,10来岁的女儿被路上那种黑吓得几乎要哭了),给人一种恒古深邃绝对洪荒的空虚。这次走的是另一条路,我在笔直的路上急驶着,这时前方出现一个闪动的红灯。我脑子一时没转过来,以为是个四面方向来车减速后继续通过的十字路口,反正四下渺无人烟的,鬼影都没一个,我就懒得减速了,车子一下跃上路口,紧接着就感觉车子“嗖”的一下就飞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