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安全性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除开汽车本身的构造外,主被动安全配置对汽车安全性的提高不言而喻。主被动安全配置为驾驶员提供一个能适应人生理特性的内外部条件,以确保驾驶员能在紧急情况发生前做出判断及操作;即便无法完成,也能有效地减轻碰撞对驾驶员造成的伤害。那么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有什么区别呢?
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的区别
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主动安全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比如常见的ESP(车身稳定系统)、LDW(车道偏移预警系统)等。被动安全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尽量减小人身伤害的安全装置,像安全气囊、安全带、防撞梁等都属于被动安全。
相比之下,被动安全已经做足了功夫,加上防患于未然更显得尤为重要。主动安全配置的不断丰富能进一步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能够更加有效地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主动安全有哪些配置?
基础的主动安全配置有ABS(防抱死系统)、EBD(制动力分配系统)、BA/EBA/BAS(刹车辅助系统)、ASR/TCS(牵引力控制系统)等。ABS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EBD是车辆在制动时,车载电脑会根据车辆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情况,对每个车轮施加不同的制动力,从而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BA/EBA/BAS会监控驾驶员踩刹车踏板的频率和力量,在紧急的时刻辅助驾驶员对车辆施加更大的制动力,从而缩短刹车距离,确保车辆安全。ASR/TCS会在监控到驱动轮已经打滑时,降低动力输出,使轮胎回到正常转动的状态下,保证车辆稳定行驶。
那么除了这些基础配置还有哪些更加先进的主动安全配置呢?
ATC(主动循迹系统)
ATC基于车辆动态控制(VDC)的技术。VDC通过实时监控驾驶员的转向输入、车轮速度、车辆偏航和作用在车辆上的纵向和侧向的力,有利于车辆安全驾驶。
ATC与VDC有异曲同工之妙,并把这种技术融入每天的驾驶场景的一种舒适性功能。当ATC监控到车辆偏离了转弯时的理想路径,系统通过对内侧双轮的柔顺制动,帮助车辆回到正确的路径。能有效减少长时间弯道驾驶的疲劳感。
i-SAFETY系统
i-SAFETY系统是指对行车前方、后方、侧方全方位提供保护的系统,包括LDW(车道偏离预警系统)、BSW/SOW(侧方盲区预警系统)、FBE/ABE(前方紧急刹车系统)、EAPM(防误踏油门系统)、AVM(全景影像)、MOD(移动物体检测系统)。也就是说在LDW的基础上,全方位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其中的AVM是将安装在车辆前方、后方、侧方后视镜4个摄像头画面拼接成车辆周边的环境画面,提升泊车的安心感;MOD指探测区域有移动物体被检测到时,给驾驶员声音和视觉提醒。
主动安全的前景
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提升给主动安全配置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现阶段主动安全配置的渗透率还是相当低的。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中产阶级购车需求的增加,相信在接下来几年里,主动安全配置会有一个大的突破。那么到时主动安全配置成为刚需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