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与一些无知的恐惧有关,诸如新能源汽车电磁辐射不安全之类的谣传,让不少消费者有点儿谈“辐”色变,即使想,也不敢马上入手。
事实上,电磁辐射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像太阳、闪电、家用电器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电磁辐射,甚至有些家用电器的辐射值比纯电动汽车都还有高。所以,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游移不定导致白白错失新能源,实在可惜。
一般而言,电磁辐射分为低频和高频,频率越高,携带的能量越大,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就越强。高频领域的代表,像X光和伽马射线就不能过多接触,哪怕在医院就医的时候,也会提醒大家注意不要过多、过近接触。
但在低频领域,类似交流电转化线路,家用电器等,都会产生相应的电磁场,这些低频的电磁场交织在一起,会产生一个类似背景噪音一样的工况电磁场。
在此背景下,电磁辐射的强弱就与两个指标息息相关:一是电场强度,二是磁感应强度,也称磁通密度。 按照标准,在50赫兹(HZ)的工况电磁场背景下,对人体有影响的电场强度限值为:4000V/m,电磁感应强度限值:100µT,而欧洲同比的标准是,电场强度限值:5000V/m ,电磁感应强度限值:200µT。
根据德国辐射安全联邦办公室公开的实测数据显示,一个普通电吹风的电场强度都比纯电动汽车高数十倍。以纯电动汽车为例,由环境监测中心站按照《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对5Hz~100kHz频率的公众暴露控制限值的要求对腾势电动汽车车内的低频电/磁场进行评估,各监测位置的监测结果均低于标准限值,腾势最大电场强度测量值仅为1.1 V/m,远小于国家标准电场强度限值为4000V/m。
在磁感应强度中,腾势纯电动汽车的实测数据也比常见家用电器低很多。开着腾势出门兜风,受到的非电离辐射量仅仅是坐在家里吹空调的70-250分之一!
在时速30公里,60公里和100公里的情况下,纯电动汽车最高磁感应强度(磁通密度)为0.62μT,不到国家限值的百分之一,更远低于欧洲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