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总结2016年汽车科技高速发展,一个字概括就够了,那就是“快”!
各种标准的出台速度非常快,这是高效与市场催生的必然。技术与平台的发展速度更快,快到出事的程度就得反思了。新车的发布更是快到匪夷所思的程度,能不能量产、上市都先搁一边。各种新的出行方式也迅速涌现出来,快到它们的app迅速占领你的手机屏幕。
但是如果回望这一年,就会发现这些高速仅仅是起步而已,今后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这个百年工业从今年开始,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智能网联汽车涌现新技术
2016年,中美两国关于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法规政策相继出台,从国家层面规定了发展路线图,对于行业、产业链甚至个人的影响都是十分重大的。但是对比中美两国对于这件事的定义就会发现,理解是有很大差别的。我国之所以叫智能网联汽车,就是说并不仅仅依靠车辆传感器来实现自动驾驶,而是要让道路上的车辆、设施以及所有交通参与者联网,从而实现网络化的自动驾驶。
虽然还有较长的时间,但现在就已经有不少厂商拿出成熟产品,甚至小规模封闭场地测试也正在进行。而动作比较快的,就属通用宣布具备V2V技术的车型凯迪拉克CTS及第一款搭载半自动驾驶技术的车型凯迪拉克CT6明年在美上市。
尽管如此,网联汽车也不可能走得那么快,目前缺少标准的制订,所以尽管你可以在小范围内体验到网联汽车的种种好处,但要真正推广到城市这么大的范围,完全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也不是汽车厂商一己之力能够做到的。但是2016年路线图的出台,至少让参与者知道应该往哪方面去努力,标准的制订也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一件事。
自动驾驶是否真的安全?
2016年汽车科技圈最令人惊悚的事件,就是频出的自动驾驶安全性问题,特斯拉从5月开始,陆续有几起车祸被报道出来。无独有偶,谷歌无人驾驶测试车也在道路上出事了,一时之间人们开始怀疑让机器自己开车安全吗?
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一定会有一些曲折,在2016年,像沃尔沃、福特、宝马甚至我们身边的百度,都已经或正准备在道路上测试无人驾驶,就知道这是大势所趋。但安全问题却让人深思。
这一系列安全事件,最终导致特斯拉在年底的时候升级了自己的8.0系统,将摄像头的作用降低,而是主要依赖雷达,同时也将这一功能改名为自动辅助驾驶,并且再次提醒车主只是辅助开车。
除了特斯拉,奔驰、沃尔沃、宝马、奥迪等等车厂,其实都有类似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依赖的技术无外乎就是摄像头或者雷达,2016的这一系列安全性事件,也算给自动驾驶乃至未来的无人驾驶敲了下警钟,毕竟智能汽车不像智能手机,它是一件关乎人命的高精度产品,有时候发展的步子还是不能迈得太大。
互联网造车要“落地”
从2016年开始,互联网人造车成为了行业性的话题,无论是已经上市开卖,还是停留在PPT里。互联网公司的从业者巧妙的抓住了“智能+新能源”的关键词,使得2016年互联网造车蓬勃发展。
但互联网终究是概念为先。当造车和互联网结合,就不免让很多“打脸”事件在2016年发生。游侠汽车2015年7月召开发布会,今年全年无动静,算是PPT造车始作俑者。小鹏汽车9月13日发布原型车,号称2018年底产量达到2万。威马汽车12月初公布4款汽车假想图。似乎只有11月远赴伦敦发布全球最快电动汽车EP9的蔚来汽车靠谱,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跑出最快圈速。
但要说2016年互联网造车是雷声大雨点小,也绝非如此,因为有一家互联网企业,不仅推出了量产车,而且月销量2万,这就是他的荣威RX5。阿里直接找到上汽,历时2年把Yun OS整合到了荣威RX5。毫无疑问互联网造车是趋势,但绝大多数人都把造车等同于造手机,互联网公司的优势也许并不是制造本身,让车辆智能起来有很多种方式,也许并一定要亲自造车。
后市场改装成一大热点
2016年后装市场最大变化就是,智能化设备的兴起,虽然这股风潮1~2年前就已经刮起,但今年是真正走入市场,进入人们车里的一年。其中一个明显的信号,就是市场上做ADAS产品、智能车机、HUD以及智能后视镜的厂商越来越多,在一年以前,后装的智能化产品没有这么多种类,功能上也是比较初级的1.0版本,使用上存在诸多不人性化的地方。
今年的2.0版本,则在语音交互、安全操作以及核心的功能等方面有了大幅进步,同时安装环节也尽量无损,让用户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另一方面,对于有车族来说,车里那块屏幕已经落后于时代,与手机连接,从而上网互动,让车里的屏幕智能起来,早就是一个刚需。再加上后装市场智能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探,使得接受起来容易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