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四大汽车集团会走向覆灭?人才、资源、产品、品牌、渠道、资本,每一样都比特斯拉强,乍一看,并不会死。但是,2000亿美金市值的Nokia和Moto失败不是因为Apple ,恐龙灭绝不是因为对手太强,而是环境的巨变。今天的汽车业环境正在加速变化,产品迭代的目标和路径全都变了。
1
目标变了:智能驾驶的下一步是什么?
2016年10月20日,马斯克在电话发布会中宣布,所有特斯拉新车将装配『具有全自动驾驶功能』的硬件系统——Autopilot 2.0。这套系统包括8个摄像机、12个超声波传感器以及一个前向探测雷达。摄像机将提供360度的视角,最大识别距离250米!
汽车的『眼睛』和『大脑』正在快速进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计算能力更是实现了1 Terraflop(相当于80个处理器内核)的计算能力,远超普通的电脑。
作为对比,这是奔驰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传感器以及摄像头布局图:
奔驰的传感器,摄像头硬件比Tesla Autopilot 1.0 多了一倍都不止,规格也更先进,为什么实际路测差了十万八千里?居然可以多次闯过黄线,逆向行驶还不自觉。拿测试人的评价来说benz这自动辅助驾驶根本就不能用,比小孩开得还差,上路就是危害交通安全。而且最悲剧的是如此不堪用的系统,居然还不能升级,只能一路烂到底。
如果拿一句话总结:软件太烂。
别以为把最好的硬件拼凑起来就是最好的整车自动驾驶,这里面需要软件工程师的调教、优化和路测,一个算法的优化可以提升百倍性能。这才是Tesla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传统厂商靠着Mobileye脸色吃饭的落魄根源。
OK,那么不断增强配置的根本原因是?
一定是从辅助驾驶,逐步向完全的智能驾驶,甚至无人驾驶进化。
根据联合国统计,2013年,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125万人,相当于每天坠毁10架波音777客机。这些事故,绝大部分是人类自身因素造成的,马路杀手越来越多。人类驾驶本身成为了一项非常危险的因素。
另外,如果超级大都市是文明的发展方向,拥堵、无趣、疲惫的驾驶占据这每个人的内心。
未来人们驾驶的技能,将会像男耕女织、操作缝纫机、做木工手艺活一样,逐步离开大众,成为一些专业技能和个人爱好。
整个汽车工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目标,已经发生了变化。
2
路径变了:汽车行业的存量博弈没有尽头
目标变了,路径也变了,原来进化的路径必定导致公司走向衰亡。
整个汽车工业是缺乏突破格局的动力的,一直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性能、装饰、成本,创新趋于枯竭。
今天,最大的汽车工业集团大众,最热衷的就是用一款通用车型,不断拉长一点、缩短一点、价格微调、换个名字、甚至换个商标,就卖给客户了。是的,这就是德国工业的骄傲。
为了控制成本,整个汽车行业一直在紧绷的存量博弈中,困兽犹斗。
除了价格配置和内饰,真的有多少不同吗?
汽车行业分分合合,一路走来,从数百个品牌变成了四大集团九大公司。
其中的通用汽车、克莱斯勒、福特汽车、大众汽车等多家公司均曾深陷泥潭,甚至破产重组。美国和日本已经有数十个汽车品牌永远消失了。
我们所熟悉的劳斯莱斯,已经被英国人转卖给了宝马;英国皇室御用的陆虎和捷豹,被卖给了印度农用车厂塔塔集团(NYSE:TTM);福特旗下的阿斯顿马丁,也被出售给了某个投资机构。
在日产、雷诺和三菱汽车均出任CEO的卡洛斯戈恩
即将消失的品牌还在继续。大车厂为了改善经营,日产-雷诺汽车总裁兼CEO卡洛斯·戈恩,同时出任三菱汽车公司董事会主席,堪称业内奇观。
在90年代,卡洛斯带领日产走出困境,并推动了与雷诺的合并。今天,日产雷诺也要与三菱汽车合并了。2016年4月,三菱汽车公司承认有员工篡改小型汽车燃效值,并因此陷入『燃效门』丑闻,造成的影响会导致该财年损失1450亿日元。为了能够继续生存,三菱汽车选择了合并,以应对汽车行业的『存量博弈』。
德国大众的日子也不好过。大众集团主席表示十年内将裁员2.5万人,以节约成本。同时,还要大规模建设锂电池厂,重新构建核心竞争力,追赶特斯拉。
为什么传统汽车行业如此『不走运』?
汽车工业是非常复杂的,零部件众多,需要培养大量的产业工人来实现持续的迭代升级。底盘技术、发动机技术,都是需要数十年的持续研发。而且,在自动化技术相对原始的70年代之前,大部分是手工操作。老的技术体系沉淀了大量的工人,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
以美国为例。汽车城底特律在二战期间达到了颠峰。以通用汽车为首,创立了现代的企业养老金制度,大批公司还开始提供医疗保险等福利。1950年,汽车行业与工会达成了共识,即『底特律协约』(Treaty of Detroit)。这份协议,相当于给了员工铁饭碗和长期的加薪保证。
但是,美国汽车工业没有料到,日本汽车迅速崛起。通用汽车为了加强企业竞争力,只能延缓承诺的加薪,将加薪的部分放到未来的养老金里面支付,结果给自己埋了一巨大的坑。这相当于长期的高利贷!如果行业不能高速增长,根本还不上。
终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作为美国实质上最大的养老机构,汽车行业整体崩溃。据称当时底特律产生了近35亿美元的养老金黑洞。感情上无法接受降薪的工人们,只能一昧要挟困境中的政府。
最后,通用汽车只能走向破产重组。如今在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的美国,除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外,现在只剩下两家本土汽车制造商。
特斯拉“超级工厂”
大量使用机器人
相比之下,特拉斯在2008年买下了丰田的厂房,大量使用机器人,在人力问题上最大程度避免给自己挖坑。没有历史包袱,该公司轻装上阵。
3
竞争变了:汽车最重要的竞争力是什么?
抛开最容易联想到的环保因素,电动车还具有什么优势呢?
1、电比油便宜很多
一度电平均可以跑三英里,按照一度电十二美分的价格看,就是一英里四美分。汽车按照一加仑油三美元的价格开二十英里来算,就是一英里十五美分. 而且电价随着技术进步,还会继续下降。
至于其他技术,比如氢燃料电池,还有传说中的未来的石墨烯,超级电容技术等等,实用性和价格与电池驱动的电车差距还很大,暂时不表。
2、 电车性能比汽油车强
电动车在效率和推力上比汽车有巨大内在优势。有数据显示对于电车,从能量到推力的转化效率高达90%,而汽油车的转化效率不到35%。电动马达在低速时就能产生强大的推力,所以电车完全不需要换挡。
例如特斯拉的 Model S, 最高配置已经可以在2.8秒内从0加速到100公里。对于没有思想准备的乘客,瞬间加速时大脑会产生一种奇妙的眩晕感。
3、维护费用大大低于汽车。(由于没有内燃机的许多零部件)
电车的内在构造比汽车简单,零部件也少很多。传统汽车的换油,火花塞,过滤器,传动液的更换等等对于电车统统没有。由于刹车时采用回馈制动(regenerative braking),对刹车片的维护需求也大大降低。
维护费用因车而异,据德国Nürtingen-Geislingen 大学的一个研究机构调查估算,普通纯电车的维护费用要比同类汽车至少便宜三分之一。
特斯拉的另一项目核心竞争力,就是领先优势和时间。如果汽车的自动驾驶开始提速,人们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传统车厂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极其巨大的。
能源行业专家 Mike Barnard指出,要设计一个好的电车,你必须全部推倒重来:
1. 把所有的传统外壳设计全部抛弃;
2. 把所有的发动机管理软件全部抛弃。所有和内燃机相关的限制和设计技巧全部没用了;
3. 内燃机马达全部没用了;
4. 所有的机械控制系统要推翻重来,新的设计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电子线路控制。驾驶杆,汽缸, 泵,软管,正时皮带等等全都可以扔掉了;
以特斯拉为例,由于少了许多内燃机系统所需要的器件,车前面多出了可安放行李的空间;
5. 所有的牵引控制系统要全部重新设计;
6. 所有的排放控制系统全部不需要了。2015年以柴油排放系统控制软件而驰名世界的Volkswagen (大众汽车),多年积累的软件技术完全用不上了;
7. 所有的燃料存储输送系统全部不需要了。所有老的汽车车型,几乎没有什么系统可以在新的电车里重复使用。
上述这些条件,能够实现吗?如果可以,公司也可能垮了。十年内慢慢做,有可能;但是人工智能在飞速进化,时间不等人。
车体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都要推倒重来。所有靠内燃机技术吃饭的工程师突然发现他们的技能全部没有用了,要么接受新知识再教育,要么失业。
传统汽车厂商,大多不会放弃眼前生产汽车的利润,而去真正转型电车。等到有一天电车在价格,性能上全方位超越汽车时,一切则为时过晚。
要做电车,必须放手一撸到底,完全摒弃内燃机时代的过时设计。但是一些为了应付监管机构排放标准的厂商仍然半推半就,试图以油电混合的设计方式蒙混过关。
以宝马汽车公司的增程式电动版i3为例,纯电状态下只能开80 英里,需要加一个汽油发动机才可以增加驾驶里程到150 英里。这个数字和特斯拉的 model S 一次充电可以行驶260 英里以上完全无法同日而语. (Elon Musk 最近声称有望在2020年把 model S 现有续航里程增加50% 左右)。
BMW i3 内核设计无法摆脱传统汽车的掣肘。按照宝马的产品路线图,此系列全部电气化需要等到2025年.用我的一位老朋友的话说,“等十年,我儿子都可以打酱油了”。而宝马在诸多汽车厂商中,已经算是比较进取的了。
正如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数码相机干掉,Nokia很早就做了上网手机,但是既有利益网络阻碍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我们不能只看到恐龙庞大的身躯,还要看到它们体型庞大、没有毛发、无法穴居避寒,温暖时期可以称霸,寒冬时期只能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