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撕逼,是一不小心就会撕成史诗的快意恩仇。
比如打了两个月还在打的Waymo(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下属自动驾驶汽车公司)状告Uber盗窃商业机密案。
最新进展是,Waymo说找到新证据能证明,Uber就是用了Waymo的知识产权,才做出了现在用的激光雷达,还要求法官禁止安东尼·莱万多夫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继续掺合Uber的自动驾驶项目。
Anthony Levandowski
这个莱万桑,是整个案件的关键人物。他是前谷歌人,在谷歌打拼了十年;现在则是Uber自动驾驶的负责人兼Uber的VP。去年初他突然从谷歌离职,8月就带着自己新办不到半年、但是技术积累却很牛逼的无人驾驶公司Otto嫁到Uber,聘礼费6.8亿刀。
此后,虽然遭遇各种不顺(朝臣内讧、高管离职、政府矛盾等等等),Uber还是手速极快地撸出了第一辆自动驾驶测试车——快得简直难以置信,你在逗我?
Uber的自动驾驶
Waymo指控莱万桑在离职之前秘密下载了14000份专有技术文件——Uber一定是用了这些“赃物”,才神展开地设计出了激光雷达,你看他们的电路板设计,和Waymo雷同得很啊。
一开始Uber打死不认,直言是赤裸裸的商业打压;然后就开始微妙了,避而不谈也不否认个人窃取,但是强调反正Uber没用过窃来的文件;又向法庭展示了自己的激光雷达设计,表示Uber使用的四透镜设计和Waymo的单透镜是不一样的。
尴尬的是,这个展示设计被Waymo抓住说,部分元件不是和Waymo的设备“几乎一样”嘛。
个中是非曲直究竟如何,在此不作推测。毕竟什么“知识产权”,让鄙人如何妄加评论。
有一种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大家本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美好的未来,应该携手共进、和平地玩耍啊——只能说,太年轻!
如果你了解这两家硅谷公司撕逼的核心萌点,相信你也耐不住纯良要怒抢一把的.
核心萌点——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即激光探测与测量),是目前做自动驾驶必不可少的传感技术。也就是Waymo和Uber正在纠缠的“激光雷达”。
通常,LiDAR是放在自动驾驶汽车车顶上那条回转的圆柱体,它向外发射激光柱,再接收从物体上反射回来的光脉冲,通过反射时间测准这个物体有多远。因为它一直在转,所以环车360度无死角,汽车就能get一个周围的地形图。这种距离成像,只是LiDAR几个成像方式中的一种。
还有强度成像,是通过光射在不同物体上产生的不同的反射率进行测准,汽车就能get高光谱地形图——对路况识别更细。比如,LiDAR可以识别车道线,就是因为柏油路上的沥青和车道线的油漆的光反射率差很大。
市面上主流的自动驾驶都使用LiDAR作为主传感器。尽管传感部件还有很多,流行的比如摄像头什么的(Mobileye的路子)。但是相比之下,LiDAR一不占运算内存(物理测量),二准确度高(生成实时高清3D环境模型),三适应度强(满足九成以上的工况)。
而通过软硬件配合,LiDAR可以帮助自动驾驶克服全地形。比如,去年福特就完全靠着LiDAR传感,进行了自动驾驶的冰雪试驾。
福特自动驾驶的冰雪试驾
要知道,冰雪试驾对于自动驾驶而言还是高危领域,路上的车道线被埋了,传感器还容易被雨雪懵了,如果靠摄像头之流,汽车容易“雪盲”。
简言之,LiDAR是大家都要用的核心部件。
LiDAR的硬伤——
费钱。
目前,自动驾驶汽车上所使用的LiDAR,几乎都出自一家厂——Velodyne。
当Waymo还是谷歌汽车的时候,公开的第一代基于丰田普锐斯的原型车,也使用的是Velodyne的产品——HDL-64E LiDAR传感器。光是这一个部件,就要7.5万刀........妥妥地比打底的普锐斯还贵啊。
5年前(2012年),谷歌曾在自动驾驶峰会上公开过,刨去车体,只算自动驾驶的加装件,成本就要15万刀。而LiDAR就占了一半,可以说是全车最贵的部件。
贵有贵的道理。HDL-64E用了64个发射模块(激光发射器)和64个接收模块(光电二极管)来进行扫描,在LiDAR的次元激光发射器/光电二极管是一组收发通道,于是就有了64条线的数据输出。没懂的见下图:
据说,这个64x64的模块,制造的时候需要进行精密光学对准,目前没有仪器能做,Velodyne都是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工调的。一台LiDAR,人工校准平均耗时一周,是堪比爱马仕的纯手工品。
Velodyne也出过便宜货Puck,只要8000刀,并且low了不少,64条数据输出变成16条,因此成像更低清粗暴。从性价比而言,还是贵得肉疼。
所以要把价格降低不是问题,只要减少收发模块数量就行了,但是这样的渣画质是万万不敢用在自动驾驶上的。
机器人扫地机就使用单组模块,成像只有2D
市面上,低于250刀的产品其实不少,你可以买来玩玩;然而在自动驾驶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Waymo的愤怒
而就在今年初,Waymo宣布说经过12个月的努力,终于在LiDAR成本控制上有结果了——Waymo的自制LiDAR可以砍掉目前90%的成本。如果按照5年前的价格来算,那就是5万RMB/个。
Waymo的CEO约翰·克拉夫奇(John Krafcik)说,这次是在软件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专注于提升了硬件的可靠性和延展性……
——等于啥也没说。
关于Waymo是如何砍价的传说很多,但是从Velodyne手工款LiDAR来看,Waymo很可能是改善了生产工艺,起码可以实现光路自动化校准,达到机器量产,就能大幅削减成本。
即使没有自称的降九成那么夸张,起码也能打破Velodyne的垄断。光是做部件供应就很有赚头,现在业内包括特斯拉、宝马、福特、沃尔沃都承诺要在5年内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上路,也就是说要量产。这是既承受不起50万一个的配置,也拖不起生产一个校准一台的速度。
也许过几年,Velodyne也能找到降低成本的办法,但是它的技术路径其实是基于传统硬件发展而来的,其实会受到限制。
况且,此举已经使Waymo成为第一家能实现全套自主研发自动驾驶软硬件的厂商。Waymo在技术和价格上的优势,使它比起其他厂商,距离量产商用会快得多。不知道Waymo什么打算,但是它能搞的花头很多。
虽然Waymo就努力了12个月,但是有报道指出,其实从2008年谷歌就在秘密研发自己的LiDAR,并且在2013年就提交了LiDAR电路板的专利,2014年开始生效。
做了5年的局,眼看着被截胡,谷歌怎能不翻脸?
弄死你,世界还是我的。如果你是Waymo,还不赶紧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