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莹颖案发生后,引发了关于美国社会安全的讨论。这个案件发生在光天化日的大学城,嫌疑人是大学助教,有非常好的教育背景,已婚,租住在附近,看上去是非常无害的有为青年,私底下却是一个变态狂。
将近三十年前,我在科罗拉多上学时,也自己在路上搭过陌生人的车。
那次是有一位当小学老师的同学,请我去她的班上给小朋友们讲中国文化,学写中国字。那所小学在不远的邻镇,开车大约半小时的路程,但那时我还没自己的车,只能搭公共汽车前往。
那时中西部的小镇学生,很少见到外国人,中国人更是少。学生们都对我很热情,结果除了讲我计画中的内容外,又延长了提问题的时间。等我给每个排队的小孩写完中文名字,急匆匆赶到公共汽车站时,晚了几分钟,刚刚错过一班车,而下一班要一个小时后才来。我下午要赶回学校上课,继续等公共汽车的话,可能连后半节课都赶不上了。
我立刻决定开步走,在路上搭车。这是连接两个镇子的唯一一条公路,所以路上的车并不少;而且一路上没有其他镇子,保证了只要是同一个方向的车,都开往同一个目标。
我沿着路的右边走,边走边竖着左手大拇指,没一会儿胳膊就酸了;我就转过身来反著走,换成右胳膊伸著。这个搭车手势,是我来美之前,在美语补习班里学的。
就这样,走了不到十分钟,就有一辆车停下了。车窗摇下来,是一个看上去二十多岁的白人男子,问我去哪,我告诉他大概地区,他说他对那一带很熟,要我上车。我挤进他的旧款双门小车,很高兴这么容易就搭到了顺风车,巧的是,他也是赶去上课的。我上车以后,他也不多话,默默开了一路,把我放下,又默默地走了。
那是我唯一一次坐陌生人的车。
后来我搬到了东部,有了车,也有了工作、孩子。偶尔看到路边有要搭车的人,虽然总有要停下来帮助的冲动,但无奈很少有开在路上却不赶时间的时候。再后来有了手机,现在又有了打车软件,越来越少看见有人在路边伸手要搭车了。
美国土地广袤,是个轮子上的国家。可是随着科技进步,加上世风日下,搭车的人觉得自己时刻处于危险之中,开车的人又何尝不是。“搭便车”这个普通的文化现象不仅衰退,而且已变成了一种冒险。